close

臨床案例分享

張小姐,56歲,年初因肩膀痛被診斷為肩旋轉肌袖斷裂,當時外院骨科主治醫師建議她做「微創」手術,術後發現傷口大約八公分,且非常疼痛,張小姐跟醫師抱怨,醫師說要「微創」開,但傷口卻這麼大一個,醫師咕噥的說:「傷口已經很小了」,出診間後,張小姐越想越不對,原來張小姐想要接受的手術是關節鏡旋轉肌袖縫補手術,結果給這個醫師開刀卻開成傳統開放性手術,不過開了就開了,就在看看吧術後過了六個月後,雖然疼痛有比較改善,但是要舉高還是很吃力,幾乎快要比手術前還要差,而且傷口處疤痕還有明顯凹陷的樣子,想穿個無袖衣服時實在很難看,無奈之下,聽聞隔壁鄰居陳先生接受關節鏡旋轉肌袖縫補手術,兩周就回到職場,兩個月再檢查韌帶就已經完全癒合了,於是張小姐再到雙和醫院找王醫師看診,經過詳細檢查,顯示旋轉肌袖縫補處再次斷裂,且併發嚴重的沾粘性關節炎,王醫師建議使用關節鏡行旋轉肌袖雙排縫補手術,術後疼痛感比起第一次開放性縫補傷口改善許多,術後開始就規律地進行復健,第八周時,肩膀疼痛雖仍有少許,經超音波檢查後顯示旋轉肌袖癒合良好,再經一個月的復健後,現在張小姐已能完全擺脫肩膀疼痛的夢靨!

 

歡迎您

追蹤我的FB粉絲專頁

雙和-骨科王智毅醫師 / 關節鏡 / 運動醫學 / 脊椎科學

訂閱我的youtube 頻道

微創骨科王智毅醫師

線上諮詢 可加LINE

王醫師官方line帳號

形象照.jpg

搞清楚!原來旋轉肌袖縫補手術有這兩種方法!

旋轉肌袖縫補手術分為關節鏡下旋轉肌袖手術(arthroscopic rotator cuff repair)或傳統開放性手術(open rotator cuff repair),前者只需要數個半公分的傷口,讓內視鏡攝影鏡頭及特殊的器械進出,搭配帶線的錨釘,可以將肌腱與骨骼緊密的縫合,優點是術後疼痛感低,術後較不會沾黏,傷口美觀,恢復快,復健期較短,且不須破壞三角肌,其缺點是手術難度門檻較高,醫師必須經過長時間的鍛鍊才能達到手術品質的穩定。傳統開放性傷口大約5-10公分(與病患體型有關),手術難度較低,手術醫師可直接看到肌腱破洞並縫合,缺點是需切開三角肌,無法合併處理關節內病灶,且術後疼痛感較明顯,也可能導致術後沾黏,肌力受損,另一方面,有些醫生會執著於傷口大小而將傷口開得很小,然後讓助手用撐開器大力撐開傷口,這樣其實對於肌肉軟組織是非常大的創傷。而且就算這樣大力撐開傷口,對於複雜型旋轉肌袖巨大破裂,也就是一次要處理很多肌腱斷裂的,還是看不清楚。

肩關節鏡手術實景(下圖)

 

關節鏡手術實景.jpg

關節鏡手術是不是以管窺天 看不清楚呢?

很多民眾甚至醫生會覺得關節鏡手術因為傷口小,手術會看不清楚,事實上完全相反,手術視野非常清楚

以下 是關節鏡手術下實際肩關節內部照片

肩關節鏡內照片.jpg

關節鏡手術下,手術視野可以非常清晰,不會漏掉任何細節,相反的開放性手術時常血淋淋地看不清楚。

關節鏡手術是不是浪費時間呢?

某某醫師說,他開開放性手術20分鐘就好了,關節鏡手術浪費時間

關節鏡手術由於必須使用特殊設備,以及需要花時間建立清楚的手術視野,所以初學關節鏡的醫生確實需要花很多時間,然而雖然醫生多花了很多時間,卻可以讓患者更快的恢復,如果我是患者,當然會希望手術後恢復又快又好。

關節鏡手術要自費很多錢?

 

其實關節鏡本身技術費是健保有給付的,手術中使用的耗材則有健保跟自費的差別,所以其實關節鏡手術與開放性手術在手術費用上並不會相差太大。

 

要如何知道醫生會不會開關節鏡手術?

 

如何辨別醫生會不會開關節鏡手術,除了可以在就診前仔細查詢該醫師的專長項目,是否是相關醫學會的會員(如關節鏡醫學會或肩肘關節醫學會),或是曾經接受過國內外醫學中心運動醫學骨科的臨床研究員訓練。

作者: 台北醫學大學 雙和醫院 骨科專科主治醫師 王智毅

經歷: 

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關節鏡醫學會會員

肩肘關節鏡醫學會會員

脊椎外科醫學會會員

脊椎內視鏡醫學會會員

手外科專科醫師

專長:

1.  微創骨科關節鏡手術
     膝關節鏡:前後十字韌帶重建、半月板修補術、關節軟骨退化
     肩關節鏡:旋轉肌腱修補、肩關節唇盂破裂、習慣性脫臼重建手術、五十肩手術、鈣化性肌腱炎
    踝關節鏡腕關節鏡
2.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膝關節、髖關節、肘關節、肩關節
3. 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
4. 微創骨折外傷手術

5. 再生醫療自體血小板濃縮液注射

網路掛號:  雙和醫院(請點我可連結網頁)

門診時間:周一上午  周一下午  周三上午  周四下午

arrow
arrow

    關節鏡專科王智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