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歡迎您

追蹤我的FB粉絲專頁

雙和-骨科王智毅醫師 / 關節鏡 / 運動醫學 / 脊椎科學

訂閱我的youtube 頻道

微創骨科王智毅醫師

陳小姐,45歲,主訴已多年上下樓梯右膝疼痛無力,平地走路則感覺有輕微痠痛但不影響行走,但走路稍快一點或奔跑趕路時會有疼痛,已經看過很多次醫師,由於X光檢查確實看起來沒有什麼異狀,因此也就沒有特別在意,最近又比較不舒服起來,來到骨科王智毅醫師的門診,理學檢查確實也並無特別異狀,由於實在疼痛很久了,王醫師安排膝關節核磁共振,結果顯示膝關節股骨處有一處2公分大小的軟骨破裂經解釋目前現有針對此疾病的各種治療,陳小姐接受「一次性軟骨修復系統」治療,目前正逐步恢復中。

 

膝蓋疼痛是骨科門診治療的大宗,在診斷上也有各式各樣的疾病症狀,如關節軟骨受損、韌帶受傷、半月板破裂、退化性關節炎等都是造成關節不適的原因,有些時候X 光片並不能做出正確診斷,必須仰賴核磁共振檢查才能判斷。

 

針對韌帶受傷、半月板破裂及退化性關節炎的各種不同狀況,目前都有合適的治療方式了,唯獨針對軟骨受損仍然沒有很理想的治療方式,軟骨因周邊無血液提供養分且質地緻密,細胞生長不易,因次受損往往不會自行修補癒合,然而軟骨損傷若不加以治療,軟骨損傷並不會自己好轉並可能導致嚴重的關節破壞

 

目前軟骨損傷有幾種治療選擇,症狀輕微的患者可以經由物理治療或關節內注射消炎藥,玻尿酸或自體血小板(PRP)得到緩解,然而通常病患會描述疼痛總是時好時壞,所以經常必須定期回診施打。這樣的治療成果,只能緩解症狀但無法認軟骨損傷痊癒。

目前手術治療軟骨損傷,較有足夠證據顯示其療效的有骨髓刺激手術馬賽克鑲嵌術(mosaicplasty),其中骨髓刺激手術是由微骨折技術和鑽孔來達成,藉由促使骨頭流血在軟骨缺損處堆積形成血凝塊,血凝塊會逐漸形成一種類似軟骨的組織。馬賽克鑲嵌術是一種自體骨軟骨移植,從膝關節內需求非負重區域採集組織來覆蓋在病灶上的軟骨缺損。

骨髓刺激手術雖然是健保能給付的技術,手術操作也十分簡單,然而新形成的軟骨組織並非是理想的類玻璃狀軟骨組織,而是不耐磨的纖維軟骨組織,因此平均約2-5年,病患又會開始出現症狀,另一方面馬賽克鑲嵌術選擇自體骨軟骨移植,簡單來說就是「挖東牆補西牆」,病患術後通常恢復良好,但若是病灶很大的話,就不適合這項技術,因為必須選取大量的自體骨軟骨移植,可能造成整體結構的危害。

由於上述的手術成果仍然不盡如人意,因此,新的手術技術或骨材一直是目前熱門的研究項目,這幾年台灣骨科界所發展的『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手術』,擷取少量非受力區的自體軟骨,經特殊處理後使軟骨細胞活化,並搭配軟骨載體,再將活化的軟骨細胞及載體植入軟骨損傷處,形成再生軟骨組織來修復軟骨缺損,此手術搭配關節鏡下操作,能在極小的傷口下快速安全的完成手術。目前全台灣已經有兩百多位患者接受這樣的技術。

在術後恢復方面,術後前六週不可全力踩地,最好能使用腋下拐杖輔助行走,膝關節活動度恢復須使用膝關節可調角度式護具逐步復原,術後約三個月可從事輕度勞力工作,六到九個月可完全復原。

 

手術步驟圖解

一次性軟骨修復系統.png

 

使用骨髓刺激術及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手術,在顯微鏡分析下,顯示一次性自體軟骨修補手術的軟骨生長厚度明顯優於骨髓刺激術。

成果差異.png

 

作者: 台北醫學大學 雙和醫院 骨科專科主治醫師 王智毅

經歷: 

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關節鏡醫學會會員

肩肘關節鏡醫學會會員

脊椎外科醫學會會員

脊椎內視鏡醫學會會員

手外科專科醫師

專長:

1.  微創骨科關節鏡手術
     膝關節鏡:前後十字韌帶重建、半月板修補術、關節軟骨破損重建

     肩關節鏡:旋轉肌腱修補、肩關節唇盂破裂、習慣性脫臼重建手術、五十肩手術、鈣化性肌腱炎
    踝關節鏡腕關節鏡
2. 微創人工關節置換膝關節、髖關節、肘關節、肩關節
3. 微創脊椎內視鏡手術
4. 微創骨折外傷手術

5. 再生醫療自體血小板濃縮液注射

門診時間:  

雙和醫院(掛號網頁) 周一上午  周一下午  周三上午  周四下午

豐榮醫院(掛號網頁) 週二上午 

arrow
arrow

    關節鏡專科王智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