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踝關節扭傷是相當常見的損傷,在踝關節內翻扭傷發生時,最先受傷是前側距骨韌帶(提供距骨內翻及橫向位移的穩定性),然後依序是跟骨腓骨韌帶及後距骨腓骨韌帶。大部分踝部扭傷經過規律復健治療都能癒合良好。但是大約有29%~42%病患會有慢性的踝關節不穩定。慢性不穩定的定義為1. 超過六個月有反覆扭傷 2.持續疼痛 3.無法從事之前的運動強度。理學檢查會發現踝關節前拉測試(anterior drawer test )會有距骨向前超過4mm。如果發生慢性不穩定,且病患經過規律的復健治療仍無改善,則應建議病患接受手術縫合受損的韌帶。

傳統手術為開放性縫合前側距骨腓骨韌帶(Brostrom Technique)在腓骨前下方劃出4-6公分傷口,在腓骨上方使用錨釘縫合受損的韌帶,雖然手術成功率高,但傷口較大,術後沾黏或傷口感染機會較大。近幾年,隨著踝關節鏡器械及關節鏡專用的韌帶縫合錨釘的進步,使用踝關節鏡輔助進行前側距骨腓骨韌帶縫合強化手術已是成熟的技術(arthroscopic all-inside anterior talofibular ligament repair)。除了可以達到使用數個小傷口就能縫合韌帶,更可於踝關節鏡下同時檢查及治療踝關節軟骨破裂,踝關節夾擊症。如此可大幅提升手術的滿意度。

跟所有韌帶縫合手術類似術後嚴格的復健計畫是成功的關鍵術後四週內必須僅能部分踩地負重(搭配拐杖將大部分重量由上肢分擔),需使用可穿脫的踝靴方便清潔皮膚,四周後慢慢增加關節活動度及負重。

作者:  台北醫學大學部立雙和醫院   主治醫師   王智毅

經歷:

新光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醫院骨科主治醫師

林口長庚運動醫學骨科臨床研究員

中山醫院脊椎科臨床研究員

學歷:

長庚大學醫學士

台灣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博士候選

專長:

1.  微創關節鏡手術
     膝關節鏡:前後十字韌帶重建、半月板修補術、關節軟骨退化
     肩關節鏡:旋轉肌腱修補肩關節唇盂破裂習慣性脫臼五十肩鬆解手術
,鈣化性肌腱炎

   踝關節鏡 腕關節鏡
2.  人工關節置換: 膝關節、髖關節、肘關節、肩關節

3. 腰椎退化性病變,腰椎滑脫,腰椎壓迫性骨折
3.  骨折外傷手術及脫臼復位
4.  一般骨科
     骨質疏鬆、扳機指、腕隧道症候群、網球肘、媽媽手、運動傷害、退化性關節炎、

        軟骨磨損、肌腱炎、足底筋膜炎、扁平足、腱鞘囊腫、玻尿酸注射
5.  再生醫療: 自體血小板濃縮液注射、震波治療
6.  肌肉骨骼超音波檢查及介入性治療

網路掛號:  雙和醫院 

https://shh.tmu.edu.tw/page/Shhreg.aspx?deptCode=06&docCode=19036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關節鏡專科王智毅 的頭像
    關節鏡專科王智毅

    微創骨科Dr.王智毅

    關節鏡專科王智毅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